返回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章 封赏武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京,乾清宫,朱元璋独坐榻上,神情孤寂而落寞。

    老太监颠着碎步小跑过来,叉手禀道皇爷,六爷跟十一爷来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

    不一会功夫,朱桢和朱椿一前一后走进来。

    朱元璋淡淡问道何事?

    朱椿嘴角忍不住地上扬,爹,天大的喜事!是儿子给爹说,还是爹亲自看大哥上的折子?

    朱元璋一听是朱标的折子,腾地站了起来,一把夺了过来,两只眼睛凑在折子上看。

    可是这两年,朱元璋一直受着眼疾的困扰,老眼昏花,看折子已经颇吃力了。

    他把奏折向朱椿一扔,念!

    朱椿朗声念道

    南京天气转暖否?父皇身体还安否?

    前线报捷,儿臣禀与父皇知道。

    察罕己从忽兰忽失返回北平,告知儿臣:

    曹震一路己于去冬攻克和林,歼鞑虏逾万骑,获牛、羊、马匹无数,目前己在和林站住脚跟。

    蓝玉一路则出野狐岭,横穿八百里大漠,于双泉海筑土城三座,与忽兰忽失温之鞑虏周旋月余,大破之,歼鞑虏二万余骑,鞑酋纵火而遁,忽兰忽失温己成白地矣。

    时天降奇雪,漠北雪厚一尺。蓝玉率七万余众转进和林,历尽千辛万险,经三十七日,与曹震等会师于和林。

    此役大捷,皆赖父皇指挥若定,三军将士争相效死……

    朱元璋怔怔地听着,等朱椿念完了,才问了一句打赢啦?

    朱椿:打赢了!

    忽兰忽失温攻下啦?

    攻下了!

    和林攻下啦?

    攻下了!

    朱元璋掐了掐大腿,生疼生疼。

    嘿嘿嘿,嘿嘿嘿……

    朱元璋突然开怀大笑,蓝玉那厮,还真有两把刷子!

    洪武五年,三路大军北征蒙古,输了两路半,这是朱元璋一生中最惨痛的败绩,如今一雪前耻了!

    "走,上景阳楼去。"朱元璋脚步如风。

    朱椿快步跟上,爹,鞋还没穿呢!

    当,当,当……

    景阳楼上,朱元璋手执金锤,一下,两下,三下……

    雄浑的钟声在晨风中传向四面八方,向天下昭告,朝廷有大事发生了。

    南京城的功勋显贵、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听到这钟声,纷纷向皇宫而来。

    南京街头一时冠盖如云,无数人驻足观望这一盛况。

    到了奉天门外,朱元璋穿着家常衣裳坐在玉阶之上,身后站着朱桢和朱椿

    汤和忙走过去,诧异地问上位坐在这里干甚,地上不凉吗?

    朱元璋爽朗地大笑地上再凉,也架不住咱心里热乎!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猜猜,会是啥?

    汤和心里一惊,莫非是北征告捷了。他故意摇了摇头。

    朱元璋又问冯胜你猜?

    冯胜刚要开口说话,汤和抢着说道我猜着了!

    说!

    上位又添了一个小皇子!

    朱元璋往地上啐了一口,呸!老不正经的,咱都多大岁数了!再猜!

    猜不着!

    朱元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对朱桢道老六,你说!

    朱桢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

    刚刚接到太子传来的捷报,北征大获成功,忽兰忽失温、和林皆己攻克,歼敌三万余骑,鞑酋仓惶北遁!

    这铿锵有力的声音震得人们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胜利来得如此彻底,如此猝不及防。

    就在春节前夕,南京城还笼罩在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之中,可是突然之间,云开了,雾散了,火红的太阳出来了。

    冯胜、汤和禁不住老泪纵横,拽着朱元璋袖子,说道上位,说话可得算数,酒要管够!

    朱元璋大笑喝不死你算你有本事!

    春禧殿早已摆开了庆捷宴,功勋显贵们尽兴而欢。

    冯胜、汤和、郭英一桌,猜拳行令,声音比谁都高。

    徐辉祖、李景隆、常昇一桌,觥筹交错,把酒言欢。

    文臣们或三五人一桌,或六七人一桌,高谈阔论着。

    陛下驾到!

    朱元璋头戴皇冠,身着龙袍,在朱桢和朱椿的陪同下来到了春禧殿,脸上洋溢着春风般的微笑。

    勋贵和大臣们一齐起立,齐声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朱元璋示意众人坐下,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大伙别拘礼!敞开肚皮吃,敞开肚皮喝!

    汤和高声道上位别光说不练,御窑里面藏的老酒还没搬上来呢,叫人拿什么喝啊?

    汤和是个出了名的酒蒙子,因为喝酒误事没少受罚,在军中传为笑话。但这,正是他的生存之道。

    徐达能够善终,凭的是独一无二的战功,和八面玲珑的为人处事之道。

    汤和军功很一般,却能始终屹立不倒,凭的却是他精

第51章 封赏武臣(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